【詞語】石筍
【拼音】shí sǔn
【解釋】溶洞裡地面形狀像竹筍的地表形態。是洞頂含碳酸鈣的水滴落到洞底後,經由水分蒸發,碳酸鈣沉澱而成。大致像一個倒轉鐘乳石的結晶質碳酸鈣的沉積,系重碳酸鈣飽和溶液滴在洞穴地面上形成的,常與鐘乳石相接而成一完整石柱君不見益州城西門,陌上石筍雙高蹲。 ——杜甫《石筍行》
造句1:溶洞里奇形怪狀的石筍和鐘乳石都是天然生成的。
造句2:溶洞裡的石筍和鐘乳石千姿百態,奇妙無比。
造句3:溶洞裡到處是奇形怪狀的石筍和石鐘乳,引人入勝,令人驚嘆。
造句4:雖說都是石鐘乳和石筍,但張家界黃龍洞裡的大小、形態可就變化多端,稱得上是天下奇觀。
造句5:這些石鐘乳和石筍,形狀變化多端。
造句6:迷亂複雜的溶洞,就有了千姿百態的石筍,就有了洞口突突的泉水。
造句7:迷亂複雜的溶洞,就有了千姿百態的石筍,就有了洞口突突的泉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