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詞語】藺相如
【拼音】lìn xiàng rú
【解釋】戰國時期趙國大臣。趙惠文王時,秦向趙索要“和氏璧”,他奉命帶璧入秦,在秦廷與秦王力爭,終於攜帶原璧歸國。西元前279年,隨趙王到澠池(今河南澠池西)與秦王相會,使趙王不受屈辱,因功任為上卿。對居功自傲的老將廉頗容忍謙讓,使其認清錯誤,兩人遂成知己。 ^ 戰國時趙國大臣。原為宦官門客。趙惠文王時,得楚國珍寶「和氏璧」。秦昭王得知願以十五城代價換。他奉命帶璧入秦,當廷力爭,使原璧歸趙。趙惠文王二十年(西元前279年),隨趙王到澠池(今屬河南)與秦王相會,面對強秦維護了趙國的尊嚴。因
造句1:戰國時代的藺相如可算是個大勇若怯的人。
造句2:我們要學習藺相如顧全大局的精神。
造句3:藺相如手上的和氏璧價值連城。
造句4: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,譜寫了將相和的美談。
造句5: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,以求對方諒解。
造句6:廉頗羞辱藺相如。 藺相如含垢納污,處處忍讓。
造句7:廉頗深明大義,向藺相如負荊請罪,從此將相和,國興。
造句8:藺相如機智地從秦王手中奪回了無價之寶和氏璧。
造句9: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。
造句10:廉頗翻然悔悟,向藺相如負荊請罪。
造句11:正是因為廉頗敢於負荊請罪,史上才有了「將相和」的佳話。廉頗和藺相如後來結成了刎頸之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