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詞語】小康
【拼音】xiǎo kāng
【解釋】①儒家指比「大同」理想較低階的一種社會。其特徵為“天下為家”,即天下為一家一姓之天下,國家政權父子相傳,兄弟相及,並以禮義作為綱紀來維護社會制度和秩序。主要指夏禹、成湯、周文王、周武王統治時期。參見“大同”。 ②指家庭經濟較寬裕,過著中等程度的生活:小康之家|家道小康。儒家所宣揚的禹、湯、文、武、成王、周公之治,僅次於「大同」的理想社會
造句1:我們要不斷探索讓全國家庭迅速達到小康的最佳方法。
造句2:隨著經濟的發展,人民群眾的生活也逐漸由「溫飽型」過渡到「小康型」。
造句3:人們讚揚村支書是農民致富奔小康的好領導者。
造句4:只要堅持改革開放,狠抓經濟建設,達到小康生活的錦繡前程,便指日可待了。
造句5:儘早達到小康生活的錦繡前程,是每個農民的願望。
造句6:到本世紀未,人民群眾將能過上比較殷實的小康生活。
造句7:他是一個小康人家子弟,不愁衣食溫飽,年年有餘錢,積少成多,已經買了土地。
造句8:在舊中國,不只窮人沒錢治病,就連家道小康的人,也負擔不起醫藥費用。
造句9:他出生在一個小康人家,一到學齡就進了小學。
造句10:小康的父親被國民黨反動派打得奄奄一息了。
造句11:經過幾年努力,我們也終於成了小康之家。
造句12:這個昔日的小康之家,現在已窮得揭不開鍋了。
造句13:這個小康之家本來是充滿歡樂的,不幸戰爭爆發,害得他們家破人亡。
造句14:讓全國老百姓過上小康生活是我黨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。
造句15:全面建設小康社會,絕不能讓一個縣、一個鄉掉隊。
造句16:小康的意外去世我很傷心就像兔死狐悲一樣。
造句17:走向小康,這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時代潮流。
造句18:在舊中國,連家道小康的人,也負擔不起醫藥費用。
造句19:要十億人民都過上小康生活,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造句20:馬上就要考試了,為了能考到好成績,同學們個個都認真複習。只有小康若無其事的在看漫畫書。
造句21:改革開放以來,由於實行了家庭承包責任制,如今農村都是人給家足,大步流星奔小康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