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注音:ㄅㄨˋ ㄓㄧ ㄧㄡˇ ㄏㄢˋ,ㄏㄜˊ ㄌㄨㄣˋ ㄨㄟˋ ㄐㄧㄣˋ
成語簡拼:bzyj
成語解釋:不知道有漢朝,三國魏及晉朝就更不知道了。形容因長期脫離現實,對社會狀況特別新事物一無所知。也形容知識貧乏,學問淺薄。
成語出處:晉·陶淵明《桃花源記》:“先世避秦時亂,率妻子邑人,來此絕境,不復出焉,遂與外人間隔。問今是何世,乃不知不漢,何論魏晉。”
成語簡體:不知有汉,何论魏晋
常用程度:一般成語
感情色彩:中性成語
成語用法:作賓語、分句;用於人的見識
成語結構:複句式成語
產生年代:古成語
成語歇後語: 東晉時一漁夫隻身划船進入一山洞,發現一座桃源,這裡的居民男耕女織,大人小孩均參加勞動。他詢問一個老人是何地,老人回答他說他們的祖先為躲避秦時的戰亂而遷居到此,就沒有出去過。漁夫問是什麼朝代,老人回答:“不知有漢,何論魏晉。”
相關漢字解釋:不字解釋、 知字解釋、 有字解釋、 漢字解釋、 ,字解釋、 何字解釋、 論字解釋、 魏字解釋、 晉字解釋、
第 1 个字是 '不' 的成语:不一而足、 不三不四、 不上不下、 不上不落、 不世之仇、 不世之功、 不世之業、 不世之略、 不主故常、 不乏先例、
第 2 个字是 '知' 的成语:知一不知十、 知一而不知二、 知一萬畢、 知不詐愚、 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、 知之非艱,行之惟艱、 知之非難,行之不易、 知二五而不知十、 知二五而未識於十、 知人下士、
第 3 个字是 '有' 的成语:有一利即有一弊、 有一利必有一弊、 有一得一、 有一手兒、 有一搭沒一搭、 有一無二、 有三有倆、 有了存孝,不顯彥章、 有事之秋、 有仙則名、
第 4 个字是 '漢' 的成语:漢人煮簀、 漢官威儀、 漢武託孤、 漢皋解珮、 漢賊不兩立、
第 5 个字是 '何' 的成语:何其毒也、 何其相似乃爾、 何其衰也、 何去何從、 何德堪之、 何必當初、 何思何慮、 何患無辭、 何所不有、 何所不為、
第 6 个字是 '論' 的成语:論世知人、 論今說古、 論列是非、 論功受賞、 論功封賞、 論功行封、 論功行賞、 論千論萬、 論德使能、 論心定罪、
第 7 个字是 '魏' 的成语:魏大噪、 魏紫姚黃、 魏顆結草、
第 8 个字是 '晉' 的成语:晉惠聞蛙、 晉用楚材、 晉陽之甲、
網路解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