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注音:ㄦˇ ㄖㄨˊ ㄇㄨˋ ㄐㄧˊ
成語簡拼:ermj
成語解釋:濡:沾濕。耳朵常聽到,眼睛常看到,不知不覺受到影響
成語出處:明 吳承恩《開府介川毛公德政頌》:“凡此諸條,耳濡目及,默化陰孚,匪言可悉。”
成語簡體:耳濡目及
常用程度:一般成語
感情色彩:中性成語
成語用法:作謂語、定語、分句;指不知不覺改變
成語結構:聯合式成語
產生年代:古成語
英語翻譯:be influenced by what one constantly sees and hears
相關漢字解釋:耳字解釋、 濡字解釋、 目字解釋、 及字解釋、
第 1 个字是 '耳' 的成语:耳不忍聞、 耳不旁聽、 耳不離腮、 耳報神、 耳後生風、 耳後風生、 耳提面命、 耳旁風、 耳染目濡、 耳根清淨、
第 2 个字是 '濡' 的成语:濡沫涸轍、
第 3 个字是 '目' 的成语:目下十行、 目不交睫、 目不別視、 目不妄視、 目不忍睹、 目不忍見、 目不忍見,耳不堪聞、 目不忍視、 目不忍視,耳不忍聞、 目不斜視、
第 4 个字是 '及' 的成语:及時下雨、 及時應令、 及時行樂、 及溺呼船、 及瓜而代、 及笄年華、 及第成名、 及賓有魚、 及鋒一試、 及鋒而試、
網路解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