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注音:ㄧㄥ ㄕㄥ ㄔㄨㄙˊ
成語簡拼:ysc
成語解釋:比喻自己胸無主張,隨聲附和他人。
成語出處:唐·劉束《隋唐嘉話》:“有患應聲病者,問醫官蘇澄,……過至他藥,復應如初。澄因為處方,以此藥為主,其病自除。”
成語簡體:应声虫
常用程度:常用成語
感情色彩:貶義成語
成語用法:作賓語、定語;指沒主見的人
成語結構:偏正式成語
產生年代:古成語
成語例子:已無特見,一一隨人之聲而和之,譬之應聲蟲焉。 (明 田藝膕《留青日紮摘抄》卷四)
英語翻譯:yesman
俄文翻譯:подпевáла <подголосок>
其他語言:<法>approbateur <perroquet>
成語歇後語: 傳說洛陽有一個士人得了應聲病,剛一說話喉嚨中應聲,就去問名醫張父仲,張父仲覺得奇怪,日夜思考終於想出一個醫治辦法。立即取《本草綱目》讓他讀,他還是不停應聲,當看到他害怕的地方就不應了。於是張父仲立即配藥醫治,果然治好
第 1 个字是 '應' 的成语:應付自如、 應付裕如、 應刃而解、 應名點卯、 應圖受籙、 應天受命、 應天從人、 應天從民、 應天從物、 應天承運、
第 2 个字是 '聲' 的成语:聲價倍增、 聲價十倍、 聲價百倍、 聲入心通、 聲動梁塵、 聲勢洶洶、 聲勢浩大、 聲勢烜赫、 聲勢熏灼、 聲勢赫奕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