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注音:ㄏㄨˊ ㄙㄨˋ ㄈㄨˊ ㄗㄨㄟˋ
成語簡拼:hsfz
成語解釋:觳觫:恐懼得發抖的樣子。指惶恐認罪
成語出處:戰國·鄒·孟軒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。”
成語簡體:觳觫伏罪
感情色彩:中性成語
成語用法:作謂語、定語;指認罪
成語結構:偏正式成語
產生年代:古成語
成語例子:明馮夢龍《東週列國志》第52回:“公子宋隨班行禮,全無觳觫伏罪之語。”
相關漢字解釋:觳字解釋、 觫字解釋、 伏字解釋、 罪字解釋、
第 1 个字是 '觳' 的成语:觳觫伏罪、
第 2 个字是 '觫' 的成语:
第 3 个字是 '伏' 的成语:伏低做小、 伏地聖人、 伏屍流血、 伏屍百萬,流血千里、 伏法受誅、 伏特臘臘臘、 伏維尚颯、 伏而咶天、 伏虎降龍、 伏首帖耳、
第 4 个字是 '罪' 的成语:罪上加罪、 罪不勝誅、 罪不及孥、 罪不可逭、 罪不容死、 罪不容誅、 罪人不孥、 罪以功除、 罪加一等、 罪合萬死、
網路解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