蘆葦。
(形聲。從艸,韋聲。本義:蘆葦)同本義
震為萑葦。——《易·說卦》
又如:葦車(簡陋的柴車);葦杖(蒲鞭,用以施輕刑的草鞭子);葦索(一種用蒲葦編結而成的繩索。古代於年節時,將葦索裝結於門上,以祛除邪鬼、邪氣);葦茭(葦草編織的繩索);葦戟桃杖(用蘆葦做戟,以桃木制杖。為古代祛除惡鬼的物品);葦荻(葦苕。蘆葦);葦莞(葦草和蒲草。亦指這兩種草編成的席子);葦帶(用葦草編成的衣帶);葦笮(用葦草制成的繩索。笮,竹索);葦薄(葦席)
葦,大葭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【玉篇】禹鬼切【集韻】羽鬼切,音偉。【說文】大葭也。【詩·衞風】一葦杭之。【風俗通】除夕飾桃人,垂葦交,畫虎於門。【後漢·袁閎傳】爲沛相,乗葦車。 又山名。【水經注】江水浦東有葦山。 又【類篇】於非切,音闈。【爾雅·釋草】葦,芀。謝嶠讀作平聲。 又【篇海】於貴切,音胃。【莊子·列禦】緯蕭而食。亦作葦。考證:〔【詩·衞風】一葦航之。〕 謹照原文航改杭。